当前位置:首页>廉洁文化>廉洁榜样

【清廉人物】周恩来:严于律己、清正廉洁的杰出楷模

来源:地旅新媒体部 日期:2022-10-31

   01
  人物简介
   

     

  周恩来(1898年3月5日—1976年1月8日),字翔宇,原籍浙江绍兴,1898年3月5日生于江苏淮安。 

  周恩来192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,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,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、政治家、军事家、外交家,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之一,中国人民解放军主要创建人之一,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,是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班子的重要成员。 

  周恩来1976年1月8日在北京逝世,他的逝世受到极广泛的悼念。周总理一生勤奋工作,严于律己,关心群众,被称为“人民的好总理”。 

    02

    聆听清廉故事 

   

     

  周总理的饮食清淡,每餐一荤一素,吃剩的饭菜要留到下餐继续吃,从不浪费一粥一饭。 

  国务院经常召开国务会议,会议过午还未结束,食堂便做出工作餐。总理规定的工作餐标准是“四菜一汤”,饭后每人交钱或者交粮票,谁也不准例外。总理吃完饭,总会夹起一片菜叶把碗底一抹,把饭汤吃干净,最后才把菜叶吃掉。 

  有人对他如此节俭感到不解,总理说:“这比人民群众吃得好多了!”三年困难时期,总理和全国人民同甘共苦,带头不吃猪肉和鸡蛋,不吃稻米饭。一次,炊事员对他说:“你这么大年纪了,工作起来没黑天白日的,又吃不多,不要吃粗粮了!”总理说:“不,一定要吃,吃着它,就不会忘记过去,就不会忘记人民!” 

    03

    廉洁奉公一身清 

   

     

  周总理的廉洁从政深入人心,不是表面的,是实实在在的。70年代初,素有“苦甲天下”的甘肃定西连续20多个月没有下过一场透雨,许多群众不仅缺衣少食,连饮水都十分困难。 

  在中央召开的工作会议上,来自甘肃的宋平同志汇报了定西的灾情。周总理听完汇报,神色十分严峻。他说,要想尽一切办法把群众组织起来,发展生产,增加收入,改变面貌。 

   

     

  后来,中央工作会议召开全体会议,周总理在大会上心情沉重地说:“我听到了甘肃中部地区群众生活困难的情况,心里难过,很不安。解放20多年了,那里的群众生活还这样困难,我作为国务院总理,工作是失职的,对不起那里的人民。”

  会后不久,总理便派工作组到甘肃,带去粮食、棉衣、棉被等救灾物资。若干年后,当人们看到定西群众仍穿着当年总理亲自布置发放的棉军衣时,无不感慨万千。

  清正廉洁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推崇的一种人格境界。周总理的清廉故事感动着我们,同时也激励着我们文理学子在日常生活中从小事做起,将清廉之风传遍整个文理学堂!

责任编辑:临江市纪委监委