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>廉洁文化>廉洁榜样

【清廉人物】清正廉洁的楷模——邓稼先(一)

来源:中牟惠幼 日期:2022-12-16

  人物介绍

  学习廉洁故事,在学史明理中养清廉之风,在学史增信中筑清廉防线,在学史崇德中汲清廉力量,在学史力行中做清廉表率。本期我们一起了解为国奉献、简朴生活的科学家——邓稼先。

   

  邓稼先是中国知识分子的优秀代表,为了中国国防科研事业的发展,他甘当无名英雄,默默无闻地奋斗了数十年。他常常在关键时刻,不顾个人安危,出现在最危险的岗位上,充分体现了他崇高无私的奉献精神。他在中国核武器的研制方面做出了卓越的贡献,却鲜为人知,直到他死后,人们才知道了他的事迹。他是最具有农民朴实气质的科学家。

  廉洁故事 

  1953年,29岁的邓稼先和许鹿希结为夫妻。婚后,二人的生活平静而幸福。后来,女儿、儿子相继出生,这个家更添几分温馨。

  然而,这一切都在邓稼先调动工作后改变了。此后的28年时间里,留给许鹿希更多的是思念和担心,就算邓稼先偶尔回来连聊天也是受限制的,但她一直默默支持着丈夫。

  1964年,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,许鹿希才隐约知道丈夫在做什么,那时她更加觉得所有的牺牲都是值得的。他们之间的爱情、亲情早就同国家命运和民族利益联系在一起了。

  作为父亲,邓稼先非常宠爱孩子,视孩子如掌上明珠。但是在一些问题上他却选择了“不作为”。女儿邓志典还不到十五岁时,就到了内蒙古建设兵团。一个女孩,独自离开家,去千里之外的陌生地方,做父母的有多少放心不下。邓志典到内蒙古后,被分配在一家做箱子的工厂当工人,一干就是四年。期间,一次核试验完成之后,邓稼先放弃了回北京休息的机会,坐了几天几夜火车,又步行二十几里去看望女儿。他给志典带去了几听肉罐头,那是他在戈壁滩上节省下来的营养品,看着女儿狼吞虎咽的吃相,他心里泛起了一丝苦涩。以邓稼先的“国宝”身份,可以有很多办法把女儿接回来的,但他没有这样做,他的女儿是研究所中最后一个按政策回到北京的。回城后,志典在一家皮件厂当了一名普通的制作工人。

  但在另外一些事情上,邓稼先却倾尽全力帮助儿女。恢复高考后,女儿决定参加考试,但她从没学过物理,请来的老师认为这种情况下根本没有办法补课。这时,邓稼先因工作原因,凑巧有三个月的时间在北京,于是他亲自上阵。没有课本,他骑着自行车去旧书摊上淘来旧教材,每天晚上给女儿讲物理课,常常讲到凌晨三四点钟。父女俩一块拼了三个月,完成了中学五年的物理课。其实,这对于搞尖端科学的邓稼先来说,是非常困难的。后来,邓稼先自己回忆说:“教中学比教大学难。”当女儿因为外界嘈杂的环境不能静心的时候,邓稼先送给她一首陶渊明的诗:“结庐在人境,而无车马喧。问君何能尔,心远地自偏。”女儿心领神会。1978年,姐弟俩同时收到了大学录取通知书。

  除了在学业上尽可能帮助和引导孩子,邓稼先更注意在品德上教育孩子。邓志典去美国读研究生前的一天,邓稼先突然问她:“你看过《走向深渊》这部电影么?”这是一部取材于真实事件的影片,讲述女大学生阿卜莱在欧洲求学期间,因贪图享受被情报机关所利用,并将她在火箭基地工作的男友拖下水的故事。这个时候,父亲提起这部电影,女儿立刻明白了:“爸,我不会的。”邓稼先用最简单朴素的方式教育着自己的孩子。

  邓稼先为了祖国和人民的利益鞠躬尽瘁,在生活上却从无要求。他每天骑着自行车上下班,给他配的专车,除了工作需要,从不使用。单位分给他新的住房,他坚持不搬,一直住在老旧的公寓里。简朴的作风,直接影响了他的子女。邓志典在美国读研究生期间,生活节省,对于追求高消费和洋气的东西没有一点兴趣,穿的衣服还是从国内带过去的。邓志平在一所高校任职,继承了父亲的生活态度和工作作风,为人也非常低调。他在回忆中说:“在我的父亲身上,我看到了老一辈知识分子的坚持与执着”“我在父亲那里学到了一种平凡而安静的生活态度”。他还说:“做科研,一定要受得了清苦,着实不容易。我的孩子在上学时我就对他说,要真想做科研,得费些力气。”

  邓稼先二十多年来为发展中国核武器做出的重大贡献,他那不计名利、甘当无名英雄和艰苦奋斗、舍生忘死的革命精神值得大家学习,他是科研人员的楷模和表率,也是一面"镜子"。在科研上有所建树的他始终低调和清苦,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为国奉献、简朴生活的初心。

责任编辑:临江市纪委监委