河南开封朱仙镇木版年画是中国传统民间工艺的优秀遗产,源于北宋,繁荣于明清,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。据孟元老《东京梦华录》记载:“近岁节,市井皆印卖门神,钟馗、桃板、桃符及财门钝驴,回头鹿马,天行帖子。”这真实地反映了北宋时期京城开封木版年画印制和销售的盛况。
作为中国木版年画的鼻祖,其主要分布于河南开封市区、朱仙镇及其周边一带。开封朱仙镇木版年画构图饱满,造型古朴夸张,色彩新鲜艳丽,与天津杨柳青年画、山东潍坊杨家埠木版年画、江苏桃花坞年画并称中国四大年画。
木板雕刻工具早年多为自行制作,有刻刀、净缝刀、文章锉、巩锉、刮刀、铲刀、敲锤等二十余件。后来,雕版师傅也在使用成套的专用雕刻刀。
开封朱仙镇木版年画刀技线条粗犷豪放,阴粗阳细,阴阳对比性较强。尤其是在神像画的衣纹上表现更为突出,有乡土气息,具有北方民族的纯朴、厚实、健壮、整洁的艺术风格。
紧贴着线条垂直下刀叫伐,靠外斜刻一刀叫支,若顺势向上起刀谓挑,再沿着第一刀补刻一刀叫跟刀,画面上所有的线条刻完以后,用净逢刀剔出多余的木屑,叫净逢。
开封朱仙镇木版年画是中国年画的源头,至今仍存留着传递久远的人类文化记忆和信息的功能。随着时代的变迁,年画老艺人们在保护、传承和交流这门艺术的同时,也在积极开发新题材,为传统文化的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。
(河南省开封市鼓楼区纪委、杞县纪委 供稿 | 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 邬金夫 整理)